剝線:最后一層鋁股應用手掰開,保證切割導線鋁股時不得傷及鋼芯。
剝線:用鋼卷尺測量剝線長度,必須為240mm。
鋼管穿管:將鋼芯向耐張線夾管口穿入,穿入時應順絞線絞制方向旋轉推入至管底。
鋼管穿管:將鋼芯穿至耐張鋼錨管底,并在鋼芯上畫印。
鋼管壓接準備:耐張管壓模規格應為36mm(綠色箭頭為施壓方向)。
對鋼管進行施壓。
鋼管壓接過程1。
鋼管壓接過程2。
鋼管押解過程3。
鋼管壓接后,使用平挫去除飛邊。
根據Q/GDW1571-2014標準中有關液壓管對邊距的強制要求, 0.86D-.2mm<S<0.86D+0.2mm。(S為壓接管六邊形的對邊距離、D為壓接管外徑)。耐張管對邊距S必須滿足30.76mm<S<31.16mm才能達到質量驗收合格標準。
量取鋼管的壓后長度,并做好相關記錄。
導線畫?。?/span>將耐張鋁管推至鋼錨圓環極限處-圖為過程1。
導線畫印:將耐張鋁管推至鋼錨圓環極限處-圖為過程2。
導線畫?。?/span>將耐張鋁管推至鋼錨圓環極限處-圖為到位狀態。
導線畫?。?/span>耐張鋁管推至鋼錨圓環極限位置后,在導線端管口畫印,此標記為預偏前印記。
導線畫?。?/span>由預偏前印記向施壓反方向量取預偏值50mm畫印。
鋁管畫印:量取鋼錨圓環極限位置至鋼管壓后鋁線端頭的距離,并記錄該數值。【假設該值為C】。
鋁管畫印:量取鋼錨圓環極限位置至鋼錨壓接末端的距離。【假設該值為B】。
鋁管畫?。?/span>量取耐張鋁管的總長度,并記錄該數值。【假設該值為A】。
鋁管畫?。?/span>耐張鋁管鋼錨側管口向耐張鋁管中心量取數值為B的值并畫印 。
鋁管畫印:耐張鋁管導線側管口向耐張鋁管中心量取長度為【A-C】的距離并畫印。
將壓后的鋼管涂刷防銹油漆。
將鋁管需壓得部位均勻涂抹導電膏。
耐張鋁管必須執行:“倒壓”工藝。“倒壓”是相對于液壓規程SDJ226-87耐張線夾鋁管的壓接方向而言,指耐張線線夾鋁管的壓接順序是從導線側管口開始,逐模施壓至同側不壓區標記點,隔過“不壓區”后,再從剛錨側不壓區標記點順序壓接至鋼錨側管口。這種壓接方式可減少在鋁管管口處出現的“導線松股”情況發生,提高大截面導線液壓接續施工質量。(圖為耐張鋁管壓接過程1,綠色箭頭為施壓方向,耐張鋁管壓模規格為80mm)。
依據Q/GDW1571-2014標準,壓接管兩模重疊長度核心是減少壓接管彎曲發生,根據電科院最新研究成果,300噸壓接機鋁管壓接兩模長度以重疊25-40mm為宜。(圖為耐張鋁管壓接過程2)
圖為耐張鋁管壓接過程3。
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,一般需要對耐張剛錨側鋁管進行三次施壓方能滿足對邊距要求,而耐張剛錨側鋁管經過第一次施壓后便會出現大量飛邊,應分別使用鋼鋸及平挫去除飛邊后再繼續施壓。若第三次仍無法滿足對邊距的要求,應重復上述過程,直至滿足質量驗收要求為止。壓后的鋁管應搓為圓弧狀,同時使用0#砂紙將其磨光。
進行壓接作業時,舊款壓接機的施壓壓力不應少于80MPa,新型壓接機的施壓壓力不應少于100MPa,壓接過程中應將施壓壓力維持在上述數值3-5秒后再卸載。
根據Q/GDW1571-2014標準中有關液壓管對邊距的強制要求,0.86D-0.2mm<S<0.86D+0.2mm。(S為壓接管六邊形的對邊距離、D為壓接管外徑)。耐張管對邊距S必須滿足68.60mm<S<69.00mm才能達到質量驗收合格標準。
測量壓后導線側鋁管長度,并做好相關記錄。
測量壓后剛錨側鋁管長度,并做好相關記錄。
經液壓后的鋁管不應有明顯彎曲,彎曲度超過1%應進行校正,無法校正應隔斷重新進行壓接。壓接完成后,應在壓接管兩端管口(如圖)涂刷紅油漆;在壓接管的不壓區打印剛好,旁站監理打在大號側,操作人員在小號側,兩鋼印間距應不少于3cm。